C41 手沖流程及藥水管理
一般市面的沖洗店所沖出來的片子除了刮片或灰塵等不說,還有灰霧濃度過於濃的結果。一卷沖得好的片子,在顏色上看起來是清徹的琥珀色。同時,底片在掃起來也很輕鬆。在 Silver Fast 掃瞄軟體下,只要套上底片的特性曲線就可以掃出很好的結果。若是沖得不好,則容易有色偏的問題,要調整得很累。而且,畫質也較不好。所以,才會有這一系列的自己沖片的說明。我一開始是使用全手沖,後來改用 Jobo CPA 進行控溫和攪拌。以下是我的沖片流程和藥品管理。
C41 流程
Developer 3minutes 15 seconds
Bleach 6 minutes
Wash 3 minutes 30 seconds
Fix 6 minutes
Wash 6 minutes
Stabilize approx 1 minute
Dry
上述就是 C41 的機沖標準流程。在使用沖片罐時,因為有控溫的困擾及藥水殘留污染下一道藥水的困擾。一般我們會增加以下兩個程序:
一、在顯影前的預溫。
二、在顯影後的停影。
使用沖片罐的注意事項
攪拌方式我使用的攪拌方式是,前面30秒不停攪拌。之後每15秒2次。倒藥水的時間也計在內,顯影共 3分15秒。攪拌的方式是上下倒置,完成這整個動作是1秒。
預溫
預溫有兩種方式進行,一是乾燥預溫,一是濕的預溫。乾燥預溫非常的慢,需至少30分鐘。濕的預溫一般都是用水預溫,約略是5分鐘。有些人認為乾的預溫是較好的,這樣不會改變之後顯影液在乳膠層的擴散速度。反正這一派的人堅持和機洗維持類似的環境,以達到最佳的效果。
機洗因為有著較大缸的藥水,所以溫差改變不大。所以如果能每次把顯影劑的使用量用在 1 liter,也就是一次沖4卷135/36 的量。這樣可以有效的將溫度的變化降到最低。
顯影後的停影
柯達所給的資料, C41 並沒有停影這一道程序,而是直接進入漂白。在機洗時,因為片子從顯影到漂白,並不會攜帶太多的殘留液體。所以,這對之後的漂白再利用是不會造成很大的傷害(漂白試試劑是所有藥水中最貴的,而且也可以重覆利用)。因此,利用停影液來當中間的緩衝液是很好的策略。
有的人會省去停影液,而是用水替代。這是非常不妥的,因為水並沒有辦法立刻中止顯影劑的反應,而只是做到稀釋顯影液的活力。所以,最好的辦法還是使用停影液。
藥水的使用量和處理能力
這是柯達所提供的藥水處理能力參考值(source: z-131)。 註 :自製的停影液的處理能力請比照顯影劑的處理能力。 |
這邊必須要注意的是柯達的標準是1 liter 約只能沖3卷400度的135底片。假使這是保守值,也就是每500ml只能沖 2 卷400度的135 底片。那麼以手沖罐的 Jobo 1520,這可以裝2卷 135,Jobo 建議若使用在滾動馬達在沖片時,則只需要放240ml。如果真的是這樣,不是太棒了嗎?我的經驗不足,不便評論。只能說,根據 APUG 論壇的很多使用者都建議最好還是寧多不可少。以下是我找到的推薦值。
滾動馬達:Jobo 1530 ; 2 卷; 470ml
手沖:Jobo 1520; 2卷; 470ml
I've found the Kodak Flexicolor to be great - I buy the developer in the 1 gallon kit. As pentaxuser mentions there could be minimum quantities... I think I had to buy 12 each of the developer and fixer, and managed to talk the store into getting a smaller number of the final rinse. I try to do 6 rolls at a time on the Jobo in a 2551 tank, using 950ml (1/4 gallon) of developer one shot, so roughly the same as Richard. I did a run of 6 where I tried 750ml developer, and my impression was that the colors were not quite as good, so I'm sticking with 950ml. It's a convenient way to divide the gallon kit anyway, without having odd amounts of concentrate left over. I use 750ml of the fixer and bleach, and discard both after 2 runs of 6 rolls. (Source) 上述的討論建議若使用 Jobo 255x 的沖片罐,則可以使用 950ml 沖洗6卷。這數值稍比原廠的處理能力高一些,也很合理。我自己是選擇一次使用一公升的顯影液,只沖 4卷135-36 或是120 底片。 |
以Kodak D-76黑白顯影液來說,一公升可以處理約10~15卷36張的400度135底片。所以,若以最保守值1公升能處理10卷135底片來估,也就是一卷只需100ml。所以,JOBO 1520 建議用滾動馬達沖2卷黑白底片只要240ml是完全合理的。只是在用彩色時則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了,跟彩色比起來黑白藥水的處理能力多很多。
攪拌方式
上述的是彩負的攪拌方式,在顯影部份的攪拌和黑白沖片的攪拌有很大的出入。黑白沖片則不需長時間攪拌,而且需要靜置以讓影像形成。彩負在設計上就是需要長時間連續攪拌。彩負的顯影劑處理能力低於黑白顯影劑的處理能力非常多也許和連續攪拌有關。這是連續攪拌用來積極的更換與底片接觸的藥水,抑或是因為必須要連續攪拌,所以將顯影劑的處理能力大量降低?
總之,黑白的道理並不能直接套用在彩負上面就是了。
這邊再補上 Kodak 所建議的攪拌方式:
C41 的藥水管理
顯影劑
C41B 一批買來是四套,每一套共有A, B, C 三瓶試劑。在配製時請遵守手冊的指示進行。最好是一次過配一套,配製後可以儲放2個月。使用前添加 starter 即可。
配製後分裝的顯影劑必須要注意氧化和避光的問題。我和友人的經驗是,一個1000ml 的容器若只裝500ml 的顯影劑,不超過1星期的時間,顯影劑的顏色就變黃了。所以,分裝時最好是裝滿整個容器,或是以氮氣封口。
我的分裝計畫是先配製成 3倍 濃縮液,每瓶儲放約 260ml,約可配製成 780 ml。也就是差不多剛好一公升的工作液所需的補充液的量。分裝後用氮氣封口,期望如此可以將保存期限延到3個月。每套可以配製12瓶(購買一箱的 C41B 共含4套)。
停影液
只使用一次即抛棄。
習慣上每次沖洗都使用 1000ml,剛好足以沖洗4卷底片。
漂白液
漂白系統可透過通氣再還原恢復其活性。先將漂白液倒入大瓶子中大力搖晃,讓它和空氣接觸。如此可以再次活化漂白的活性。除此之外,我亦每次倒掉一些液體,再加入新鮮的液體。我這邊是參考 Kodak 的補充液的參考表,不同的底片採用不同的補充率。因為使用的是沖片罐,液體殘留量相對高,所以我在補充上也會稍微比 Kodak 的建議值稍多,略乘以3倍。如以 C41B 沖洗 Kodak 400 VC 的120底片,漂白液的補充建議值是 每卷補充8ml,我則是給予 ~25 ml的補充量。同時,處理時間也拉長至8分鐘。
習慣上每次沖洗都使用 800ml,使用前才補充100ml(足以沖洗4卷底片)。
定影液
定影液的補充量要看沖片時是採用一道定影還是兩道定影的流程。一道定影的話則是一卷底片約略 125ml 的補充量。兩道定影的話則是第一道定影液是被第二道定影液補充,第二道定影液則被新鮮定影液補充。補充量約略每卷 60ml 。
習慣上每次沖洗都使用 800ml,使用前才補充250ml(我使用兩道定影,足以沖洗4卷底片)。
Fixer replenishment rates are usually stated somewhere in the process manual, but increase it either (carry over, increased oxidation in drum). Normally I do 2 step fixing, the first solution is replenished by the second, second fixer is replenished with fresh replenisher at about 50-60ml for each film. If I do a (rare) single stage fixing, I take at around 125ml / 135mm 36exp. This may be in excess, but I never had problems with sulfurized fixer or even silver deposit in my bottles since doing it this way. APUG 的 stefan4u 所給予的建議。 |
C41B 的補充建議值。這邊給的是沖洗 1m 底片的補充量。一卷底片約 1.6 m,所以一卷 135 的補充量約 8ml。 沖片罐沖洗的話,因殘留過高,建議以此參考值乘以3。 |
C41 手沖流程
我使用的是 C41 的免水洗及低補充的試劑 - C41B- LORR。
Kodak 推薦的沖洗流程如下:
我的手沖流程大致上是如此(全程維持37.8度,尤其是顯影和停影,其他步驟則沒這麼精確亦可。):
Dry pre-warm 30 minutes
Wet pre-warm(water) 1 minutes
Developer 3 minutes 15 seconds
Stop 2 minute*
Bleach 6 minutes
Wash 2 minutes
Fix 8 minutes
Wash 8 minutes
Stabilize approx 1 minute*
Dry
* 停影液(stop)是用Acetic acid glacial 20ml 和 Sodium Sulfite 10 g溶於1公升的水配製而成。
穩定液(stabilize) 我是用 3ml 的 Formaldehyde (35-37%)及 3ml 的 L-clear (Chugai photo 生產,光影代理)調配成 500ml 溶液亦可。更多的討論請見 C41 代用配方。
雙重定影流程
雙重定影 這在黑白放相時用得較多,主要的意義在於避免定影不足以及藥水污染。在操作就是會有兩道定影步驟,而且處理時間一樣。藥水的管理上是第一道的藥水是以第二道藥水來補充,第二道藥水則是以新鮮的定影試劑來補充。 C41B 機洗流程就是建議採用雙重定影。 |
我後來又測試了雙重定影的方式,會嘗試雙重定影的關鍵在於為了保證藥水的活性。因為 c41 的藥水處理能力有點低,而我的處理量也相對低,這樣在藥水管理上會有藥效失效的麻煩。如果採用雙重定影則是可以避免漂白劑的污染,同時又可以確定不會藥效不足造成定影不足。而且,這麼做的沖片時間也縮減了。
機洗的沖洗流程如下:
※請留意機洗的流程是採雙定影的策略。定影分成兩次兩道藥水完成。
雙重定影的做法:
Dry pre-warm ------------ 45'
Developer† -------------- 3' 15"
Stop† -------------- 2'
Bleach‡ -------------- 8'
1st bath Fix¶ -------------- 3'
2nd bath Fix¶ -------------- 3'
Wash -------------- 8'
Stabilize -------------- 1'
Dry
† 顯影劑和停影劑一律鮮配。
‡ 漂白液的補充量約略每卷 25ml。
¶ 定影液第一道的藥水是以第二道藥水來補充,第二道藥水則是以新鮮的定影試劑來補充。補充量約略每卷 60ml 。
*The symbol for degrees is ° , for minutes is ', and for seconds is ".
註:這個流程和上面一個流程有著很大的不同。除了雙重定影之外,還把 Prewarm 刪去 wet prewarm。這個改變主要是我之前的流程是以純手沖控制來制定出來的。目前在沖片上已加入 Jobo CPA 沖片機的幫忙,所以機器只要一開,等個一小時溫度就衡定在 37.8± 0.1度C。另外,參考網路上一些前輩的經驗和自己在先前手沖時的經驗,個人覺得加上水就是會改變片基的滲透速率,也就是會改變顯影劑進入各層乳膠層的時間。總之,好像加水會不好的影響。所以,就選擇只用 Dry Prewarm。這也是讓沖洗流程盡量逼近 Kodak 所制定的機洗流程。
沖片結果
來自 Marudi 伯公廟的鳳凰 Kodak 400VC Flexicolor Epson 750 pro Mamiya 7II + N80 尼亞石洞內的守燕人家 (相關報導) Kodak 400VC Flexicolor Jobo CPA/雙重定影流程 Epson 750 pro Leica M5 + Nokton Classic 35/1.4 古晉博物館之生命樹壁畫 Kodak 400VC Flexicolor Jobo CPA/雙重定影流程 Epson 750 pro Mamiya 7II + N80 |
相關資料
c41 彩負原理
21 April, 2009
原理(箔樵敘述)
彩色底片的顯影過程,發色顯影時是將鹵化銀還原為銀,且將鹵化銀周圍的發色化合物共同反應,將顯影液裡的色素染上。最後銀已經不需要,在漂白定影過程「漂白」掉,所以會溶在定影液裡。所以,在定影液中會出現白色沈澱是底片在顯影的時候從鹵化銀還原的銀。
黑白底片則是去掉發色跟漂白,最後以還原的銀離子分佈密度形成畫面濃度。所以黑白照片看到的一粒一粒的粒子 是銀的聚合體才會稱為「銀影像」。彩色則事實上已將銀洗掉,嚴格來說只是藉由銀形成的「染料影像」。
一點地
09 April, 2009
在砂拉越,客家話常說:"一依格就是100點地"
這句話說的依格就是英文的 Acre,點則是 point。
1 Hectare(公頃) = (略約等於) 1甲 地= 10分 地 = 2.47105 Acres(英畝,依格)=247 points(點) |
1 Acre(英畝,依格) = 100 points(點)= 4046.9 sq meter =43,559 sq Foot |
1 points(點) = 40.469 sq meter = 435.59 sq Foot ≃ 12坪 |
一點地,我以為是一種很生活化的面積表示單位。一點地的面積大小,看來就是剛好一個人舒適生活所需的空間。所以,我在台灣租過的套房很多都是比一點地還要小的套房。台灣很多套房都是12坪的小房子,就是客廳、廚房、睡房等多功能的小房間。
在台灣則是流行用一分地、一甲地。
十分地等於一甲地等於一公頃。
長寬各一百公尺就是一公顷。
所以,一分地約等於1000 平方公尺 (實應為 970平方公尺)。
1 Hectare(公頃) = 10 分地 = 2934 坪 |
註:1分地 = 293.4坪;一坪 = 3.3平方公尺; 1 分地約 25 points; 4 分地約 1 Acres。
資訊有錯請告知一下,謝謝!
砂拉越有自己的歷史課本
03 April, 2009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看過這本教課書了。這是我父親那一世代上小學時用的歷史課本。這本書是牛津大學出版社所出版,原著 The story of Sarawak,作者是 Vernon Mullen。這本書的書寫方式非常的有趣味,就像對小孩說故事那樣。中譯本是香港印刷,婆羅洲文化局出版,由朱洪聲翻譯。中文版把這本書分成兩冊出版,一本是 <<砂拉越簡史>>,另一本是<<砂拉越與其人民>>。中文版則是 <<砂拉越簡史>>。當時的定價是一本 RM1.50。我在2007年回古晉時,想要去書局找砂拉越相關的歷史書。我是去到印度街的大光書局向老闆詢問,那知老闆竟然從樓上翻出了這兩本書。這真的是我的老相識,但我又對它不熟悉。就用 RM3.00 買回家,一看內容真的被嚇到了,寫得非常的棒!
除了這本之外,砂拉越與其人民( Sarawak and its people )這本書也是當時小學的課本。砂拉越與其人民( Sarawak and its people )共有三冊,原作者是 Mora Dickson。這一本的英文版是一冊,中文版是將地理人文分開成三冊在寫。
更多的資料:
1 "The Iban of Sarawak : Chronicle of a Vanishing World" Vinson H. Sutlive Jr.
2 "The Sea Dyaks and Other Races of Sarawak: Contributions to the Sarawak Gazette Between 1888 and 1930"
3 "砂拉越伊班族民俗、說唱藝術及其華族文化色彩" 林青青 著
4 "砂拉越巴南河流域發展史 " 房漢佳 著
5 "砂拉越拉让江流域发展史 " 房漢佳 著
6 普南人的網站 http://www.punan.info/
7 Bario 的網站 http://www.ebario.com/
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中有許多插圖都拍得很寫實。其中,許多都是 Hedda Morrison女士 在 1940s 至 1960s 間隨著她先生(她的先生是砂拉越的地方官)四處走訪所拍下的照片。
這邊節錄兩個章節:
washing pintool
02 April, 2009
我的實驗室在篩藥時,將藥品從一藥盤轉漬到測試盤(assay plate)使用的是 Pintool。Pintool 在設計上是一個金屬針頭,有的在前端有個凹槽、有的則是實心沒有凹槽。利用附著在表面、pin 尖端或凹槽內的液體,將藥品從藥盤轉漬到測試盤,每一次轉漬約可處理20~120nl(nano liter) 的體積(更多的介紹請參考原廠的介紹)。這一篇要說的是怎麼去洗這個 pintool 工具(可參考原廠的教學網頁)。
在我們使用的系統中,我們把將藥盤的藥轉漬到測試盤都在 Transfer station 中進行。在轉漬後,就必須進行洗淨及風乾備用。
Transfer station 的清洗槽 可以留意看看每個槽的液面高度都不一樣。我們可以藉由控制抽水進入 tank 的時間來調控水位的高低,重要的是我們要監控 Pintool 在裡面的實際深度。所以,液面高度不同都沒關係。 |
我們可以利用小紙條進行液面的定位
在了解到實際的 pin 伸入深度後,即可以進行高度調校。最重要的觀念是,第一槽的伸入長度小於第二槽,第二槽又小於第三槽。同時,第一槽的伸入長度必須大於或等入伸入藥品盤或測試盤的深度。
洗淨後,最後再多一道抽風的快速風乾。經如此處理後即可以馬上再處理下一盤測試盤。一般如此的流程約需至少4分鐘可以完成。
日常保養
日常保養原廠是大力推薦使用他們的清潔劑- VP 110 進行清洗。只是我們這邊則盡量避免使用如此強烈的清潔劑進行清洗的動作,我們則是選擇了 Beckman Clenz。Beckman Clenz 可以將整個 floating head 丟進去清淨。一般我們都是使用新鮮液體 (原包裝開封後,於4℃下儲藏備用) 進行清淨工作,隔夜靜置(室溫下)後再以清水置換,超音波震盪1小時後,以95%EtOH 洗淨風乾。使用前再以 FITC 盤測試 CV 即可。原廠標示的 CV% 是低於 5% 的高標準,這是不用懷疑的,如果你使用的是 coating pin 則是更輕易達成這標準。所以,這真的是高科技!我也要唱金包銀
老闆留給我的紙條 前一天才和我有說有笑的談騎車的事(半年來第一次),接著找我陪他較正機器,隔一天就像翻書那樣留了個紙條給我! |
蔡秋鳯 - 金包銀
作詞:蔡振南 /作曲:蔡振南 / 校訂:駱英
別人的性命是框金又包銀 阮的性命不值錢
Those people's lives are golden and silver, My life is worth nothing.
別人呀若開嘴是金言玉語 阮若是加講話 連綿就出代誌
Out of their mouth, are gold and jade said, Had I say too much, something will happen soon.
怪阮的落土時 拄到歹八字 人是好命子 阮置咧做兄弟
Blamed is the time of birth, bad fate's met by me. They are sons of rich, I belong to the gang.
窗外的野鳥替阮啼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Outside the window, birds cry for me. In the dark world--self unexists.
雖然是作兄弟 阮心也真稀微 燒酒伴阮度日子
Being a gangster, my heart is so lonely. Laquor accompanies the days.
過去啊的往事 不敢提起 想要回頭走 怎樣會無勇氣
Things of the past, I daren't mention. Wanting to reture, why I've no courage?
source: http://staff.whsh.tc.edu.tw/~huanyin/music/s/silver_gold.php
古晉老巴剎旅遊導覽
01 April, 2009
要了解古晉這地方的歷史,我會推薦各位可以看看 國際時報 所報導的 古晉古今系列。我在下面介紹的路線,很多都出現在 古晉古今系列 當中。
是我建議的古晉市中心遊覽行進路線。 |
我建議的行走路線就是一個環狀的路線,這路線幾乎囊括了古晉的老街和歷史建筑。一切就由古晉最古老的老地標 - 大伯公廟 開始,接著登上 cineplex 大樓的停車場遙望古晉市的景觀,接著就經廣澤尊王廟,延著 亞答街(Jalan Carpenter) 走,往位於舊法院的 砂拉越旅遊局 走去。舊法院是布洛時代留下來的建筑。
下一站則是路經 老郵政總局、自由廣場 (padang merdeka) 來到博物館。博物館有兩個館,一新一舊。舊館放的館藏是以原住民文物為主,裡面還蓋有一座長屋 的室內狀況及各民族的不同長屋造型。新館則有在美里(Miri)的尼亞石洞所挖掘取得的完整石器時代演化的各種古文物及一些中國陶瓷器。古晉的博物館曾被喻為東南亞館藏量最豐的博物館。在老博物館的後方是個公園,裡面也設有休憩的涼亭和自由鬥士紀念碑。
接著要去看的是古晉最古老的回教堂,接著往露天巴刹方向前進。露天巴刹有不少的小吃可以選擇,非常的推薦。印度街和甘密街是很老的街道,兩個街道中間有相通的小巷,小巷內有個印度廟。從這邊再往河濱公園走,最後可以坐船到對岸的馬來甘榜逛。
1. 大伯公廟
2. Cineplex 的停車場是個很好的制高點
3. 亞答街
4. 舊法院
5. 獨立廣場 (Padang Merdeka)
6. 老博物館
7. 民族自由鬥士念廣場
8. 新博物館
9. 老回教堂
10. 露天巴剎(Open air market)
11. 印度街 (Jln India)
12. 甘密街 (Jln Gambier)
13. 正方塔 Square Tower(河濱公園的起點)
14. 海唇街(Main Bazaar)
15. 華人博物館
16. Fort Margherita
17. 小貓群像
老店屋
Main - Bazaar old shophouses - HaWai Thong 所繪製的 main bazaar老店屋街 Main Bazaar 攝於 2007 年 |
古晉市中心的老店屋主要在海唇街 (Main Bazaar) 、甘密街(Jalan Gambier, 簡寫 Jln Gambier)、印度街(Jalan India) 和亞答街(Jalan Carpenter)。
海唇街 (Main Bazaar) 是一條和河濱公園平行的路,這一整條街的老店屋都是寬度不等的,這是很奇特的事情。另外,這些店屋都很深(台語叫深間) 。有些甚至把前後給隔開分租。海唇街的店面多數已經換成是賣古董等旅遊紀念品的店了。其他的老街則還有傳統的店在營業,只是也開始慢慢轉移成餐飲或娛樂店面。
甘密街(Jalan Gambier)
Main Bazaar 是遊客街,那Jalan Gambier 則是老傳統貨物集散街,一些傳統的店都可以在此找到,如香料行、肥料行、飼料行、布料行等等。這有點像台北的南北貨大街。由於 甘蜜街 (Jalan Gambier) 上有著遠途客運的總站,所以這裡常年都很熱鬧。在甘密街有著傳統的印度香料行,這些香料行的建筑物也帶有濃厚的印度風。